严格来说,太阳是点光源,即阳光从一个点发出。然而,由于太阳比地球大,而且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很远,所以当阳光到达地球表面时,光线几乎是平行的。平行光照射在不透明球体的表面。球体的一半可以接受阳光,形成白天,而球体不能被阳光照射的一半则形成夜晚。上图中的虚线是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线,称为暮光线,是一个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大圆圈。 (2)昼夜交替的原因。日常生活中昼夜24小时的交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如果地球不自转而只公转,也会有昼夜的交替,但周期不是24小时) 。直觉告诉人们,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使地球分为白天和黑夜。其实,之所以有白天和黑夜,是因为地球在不断地自转。由于我们也随着地球旋转,所以我们感觉不到地球在移动。相反,我们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3)曙光圈 曙光圈是地球上白天与黑夜的分界线。它是一个垂直于太阳光的大圆圈。如图所示,A、B两点位于一个由圆弧ADB和ACB组成的大圆内。三、地球公转及其意义 (1)定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绕着太阳公转。 (2)特点:①公转中心:太阳; ②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③革命周期:一年; ④ 地球轨道形状:近似圆形; ⑤特点:地轴与轨道平面夹角为66.5°,地轴方向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地理意义①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② 四个季节的形成; ③五带形成; ④ 昼夜长短的变化; ⑤ 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例题分析 2.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产生昼夜极端现象 B. 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C. 产生季节更替现象 D. 分析西安昼夜长短有规律的变化: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分清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规律和意义的异同。只要掌握了这几个知识点就可以了(旋转运动产生昼夜变化、时差现象,公转运动产生四季更替、极地昼夜现象、长度规律变化)白天和黑夜),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答案:B 4.四时的变化 (1)四时的原因。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轨道面与地轴始终保持66.50°的夹角,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从而导致太阳直指。在南纬23.50度和北纬23.50度之间来回移动,太阳直射点的规律性移动导致各地中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导致各地接受的阳光量和热量的差异,从而引起季节的变化。 (2)四时的划分:人们通常将三月、四月、五月这三个月划分为春季;六月、七月、八月这三个月为夏季; 9月、1月0日和1月1日这三个月为秋季; 1、2、一月和二月这三个月被列为冬季。
季节时间 春季 3、4、5 夏季 6、7、8 秋季 9、10、11 冬季 12、1、2 (3) 四时变化、节气日期、直达点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的变化、季节性极昼和极夜现象、3月21日左右春分、赤道处南北半球昼夜等长、春季北半球秋季无夏至,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则相反。北半球夏季和南半球冬季,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秋分是在9月23日左右。北半球和南半球赤道地区白天和黑夜的长度相等。北半球秋季,南半球春季无冬至,12月22日左右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则相反。北半球冬季,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半球夏季,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夜。五、五区划分 (一)划分依据是地球是一个大球体。同时,不同纬度的地方,由于阳光照射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冷热情况。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情况,将地球表面分为五个区域。 (2) 范围和气候特征 地球公转期间,由于地轴与轨道面以 66.5°0 角斜交,且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太阳直射点在北、北之间。全年位于北回归线南缘。来回移动,阳光直射或接近直射的地区接收到的太阳热量较多,气候炎热。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是热带。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是北温带。北极圈和北极之间是北寒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是南温带。南极圈和南极之间是南方寒带。寒带气候终年寒冷,而温带气候则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3)五区比较。温区边界。气候特征。阳光直射现象。极端的昼夜现象。热带。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一年四季都很热。是否有北温带。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没有南温带。南极圈之间的四个季节变化显着。北方寒带则无差别。北极圈以北,终年寒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yanzhihbjx.com/html/tiyuwenda/6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