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着装习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能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和描述一下吗?
曾辉:衣食住行是人类的基本需求,衣着是社会文明的晴雨表。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服装的功能逐渐从早期的御寒、遮羞的功能演变为人们精神的形象载体和一个时代的重要审美符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饰文化的变迁可谓是时代的生动体现:繁荣、丰富多彩。虽然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可能会有不同的流行趋势或潮流,但一致的是,人们通过服装来反映自己的精神状态,表达自己的审美主张。如果要用关键词来概括这个特点,那么我认为就是转型和迭代。所谓变革迭代,是指如蝉蜕壳般的创新更新,如潮汐景观般的沉浮循环。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喇叭裤在欧洲和美国成为一种时尚。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人们了解世界的渠道越来越多,通过书籍、广播、影视等接触到各种服饰文化。喇叭裤在中国风靡一时,搭配墨镜、裤袜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经济快速增长,文化持续繁荣。中国的服装文化,包括它的制造体系是比较发达的,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着装需求。潮流瞬息万变,风格瞬息万变。
改革开放就像打开门窗,让我们与世界接轨、同步。人们不断地通过服装来改变自己,不仅是在外表上,更是在审美情趣上。
光明网: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宽广,审美也越来越多元化。具体到服装方面,到底什么是美呢?昂贵的衣服就一定意味着美丽吗?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服装观?
曾辉: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归根结底就是让文化有效改变和提升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的矛盾”。美好生活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他为了更好的生活?它不仅仅是表面的感官享受,更意味着品质、审美和追求。
潮流瞬息万变,风格千变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美丽的标准也在发生变化。以服装为例,美的标准体现在用料、裁剪方式、款式效果、色彩搭配等方面。在物质匮乏的时代,人们在购买服装时,可能会更多地考虑服装的品质。材质以及是否耐用。当你有闲钱,生活富裕的时候,你就会更加注重和注重服装的款式、颜色等。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希望穿得舒适、得体。绝版服装和奢侈品牌的出现,体现了人们对个性和美丽的追求。这本身可以理解,但我们不应该盲目跟风或过度迷恋。事实上,服装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必须与整个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的基调相匹配。人与衣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做到人与衣契合,人与衣融为一体,才是最好的状态。
物质和精神是构成美好生活的两个维度,不容忽视。穿名牌、住豪宅并不一定意味着幸福。关键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对于服装来说,材质昂贵、工艺复杂、奢华并不一定就是美丽的。美丽在于选择适合自己的,并且能够自信、有品位地穿着。
光明网: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经常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服饰的元素。服装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能发挥哪些积极作用?
巴黎时装周带来中国风
曾辉:有句话叫“文化自信先于衣着”。改变自己从服装开始,这是更自然的表达。有了新领带,人们可能会考虑更换衬衫、外套、裤子、眼镜、发型,甚至窗帘、家具和客厅。之所以“服装优先”,是因为服装是一个快速反应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流行起来。人们捕捉时尚并积极追求,可能会逐渐催生新的审美潮流。通过服装增强文化自信具有直接而重要的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为世界文化贡献中国美学和智慧。中国文化需要走出去,世界也需要中国文化。这种“走出去”不是赠送,而是出售,让世界消费中国当代创意文化。只有创新理念和方式,加大推广力度,中华文化才能更好地走出去。体现在服装上的东方美学近年来备受关注并在国际时尚舞台上大放异彩。许多国外服装设计师开始积极学习和吸收中国传统服装元素,创作出精美的设计。中国传统服饰通过现代设计的改造变得更加时尚。
目前,仍有大量的传统文化资源和民间设计智慧可供东方美学挖掘。东方设计的创新创造是基于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可谓一种全球性的文化表达。它不局限于一种风格,而是追求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改革开放40年,一目了然。从衣服上的一滴水,可以看到明媚的阳光,可以看到世界的风云变幻,可以看到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未来,希望中国服装产业继续继往开来,拥抱新意,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yanzhihbjx.com/html/tiyuwenda/6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