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北路街道新开业的市民健身站,70多岁的吴先生每天在这里锻炼一个小时左右,并带领身边的朋友加入健康养生队伍。 “老年友好”体现在车站的方方面面。吴先生称赞,“生活质量提高了。”
2024年,越来越多的共享健身运动场所将开设在上海市民家门口,丰富“15分钟社区美丽生活圈”的内涵,让社区居民健身更加便捷。
非常方便的健身房
工作与健身两相宜,这就是路冲现在的生活状态。 “新农村农民别墅一期、二期已经装修好了,我们家去年就搬回来了。”卢冲说。此前,村里有健身中心,但设备不是很专业,村里没有健身氛围。 “如果我们要去健身房,需要开车到马陆镇或者南翔镇,距离这里有6公里多。”
但现在,健身站就在他工作的地方和家附近。午休或者下班后,他可以在跑步机上跑10公里,然后锻炼身体,还有专业教练指导。路冲再也不用担心“去哪里锻炼”了。
健身就像去便利店,随意来去,方便快捷。
四川北路街道市民健身站位于四川北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面积近150平方米,充分体现了“小而全”的理念。有氧运动区、固定力量区、自由力量区配备高端品牌健身器材,满足不同健身水平市民的需求。 “当我看到价格时,我觉得很实惠。当我准备扫描二维码时,工作人员告诉我,60岁以上的人免费,我很高兴。”吴先生竖起了大拇指。 “政府在健身方面为人民做了一些事情。事实。”
华阳社区市民健身站已成为街头网红健身房。在官方推文下的评论中,其他社区居民纷纷表示羡慕:“我家门口的健身房什么时候开业?”尽管如此,本周气温还是大幅下降。晚饭后前来锻炼的市民依然络绎不绝。倪先生保持每周3至5次的健身习惯,不仅仅是为了减肥塑身,更是为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每天在办公室坐的时间很长,下班后还要走动。”
“健身难,但健身贵”是一句老话。与传统的商业年卡、月卡销售模式不同,邮局采用按小时收费,每小时费用从3元到9元不等。 “晚上最贵的时候一小时才9块钱,超级便宜。特别是对于我们外国人来说,不用再被年票卡住了。”南非友人格雷戈里告诉记者。
市民享受健身乐趣。记者 李明申 摄
负责运营这些健身站的上海九汇体育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彦波表示:“我们计划明年再开设20个健身站。这个项目也是一个公益项目,市民可以通过小程序预约附近的健身教练。”
非常CITY舞蹈工作室
舞蹈、健美操、亲子班、母婴班……以“不怕从头开始,只怕没开始”为口号的超级火烈鸟共享舞蹈室是上海首家共享健身房专门针对女性。 。
第一家火烈鸟舞蹈工作室在上海西站2号出口下沉广场开业。 “下班后乘坐地铁,途中锻炼身体然后回家,这样工作和锻炼就可以无缝衔接。”罗小姐在这里找到了都市白领的“幸福家乡”。生完孩子后,罗女士想重塑身材,去健身房跳舞,但她发现这不适合她。 “许多学生长期跟随同一位教练跳舞。像我这样的初学者跟不上。”我只能躲在最后一排,随便跳来跳去。另外平时照顾宝宝,没有经常运动。时间,如果她跳第二次,她就跟不上其他学生的步伐了。 “现在,她享受着教练一对一的指导,“这里的教练很贴心,会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选择课程。有时会遇到困难,但这是为我们每位健身从业者提供的个性化服务。”
在商务楼宇里,还为每天坐在办公室的白领开设了迷你健身房。中午,走进外滩金融城体育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火热的景象。除了基础运动之外,在超级火烈鸟舞蹈工作室,记者看到女人们在动感的音乐声中挥洒汗水,释放工作压力。
该运动场地属于小东门大街。租金和装修由区体育局和街道出资,并引入第三方运营,使每个项目的收费可以低于市场价格。据介绍,免收的房租被打包成福利回馈给公众,一节课仅需50元。
智能篮球场
桂江路公共篮球场和康健社区体育公园市民球场这两个“家门口”的体育健身场所,如今成为了共享篮球场,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智慧”。
附近居民陈先生从十年前起就是这个篮球场的常客。谈及篮球场的“新面貌”,他说:“与以前相比,球场上的线条更加规范,打破规则的几何图案活泼明亮,篮球架也换成了地下一层,体现了专业性和专注性。”
记者李明申拍摄了市民在共享健身房锻炼身体的照片。
除了智能门禁系统外,篮球场也科技感十足。通过后台数据,运营商可以第一时间看到客流分布,了解当日体育服务人数、用户运动时长、按时间段入场比例等精细化数据分析,以及活跃用户的年龄分布。为保障服务,还配备了智能摄像头和应急医疗包,有效为居民运动安全筑起坚固防线。
这些高科技手段不仅可以让居民合理安排锻炼时间,避免“白跑”的尴尬,还能帮助经营者及时了解自身不足并做出调整。
健身场所已走向共享化、智能化,上海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近日,洛克公园、九汇共享运动场入选“人民城市——上海建设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主题展。据洛克公园创始人、上海漯河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戴福奇介绍,目前来共享健身房的人数每年都在增长30%。这是一个实用的项目。 “我们的初衷是赋能、协调和政府配合,将公益与市场模式结合起来,用新的运营方式来推广共享健身模式。”
隐藏在角落里的运动场
北寨路中环桥下,曾经是一片荒凉地带,居民区众多,体育娱乐设施不足。毗邻苏州河,立交桥网络纵横交错。桥下是一个大尺度的空间。如今,“动物园”体育场馆让这里成为了网红健身天堂。
北寨路中环桥下运动场
北区的粉色火烈鸟为室外篮球场,西区的深黄色猎豹为室内篮球场,东区的黑白条纹“斑马”为足球场。序列化的设计元素和缓慢移动的网络,使原本划分的空间相互联系,新增的运动场、座椅、灯光等功能设施也呼应了设计主题,营造出协调欢快的氛围。 90后的陈翔是一名资深篮球爱好者。 “在高架桥下打篮球,不用担心噪音打扰居民。在河边打球,有自然风,不需要开空调,还可以践行低碳实践。”
随着北寨路岩石公园的崛起,细心的市民发现桥下越来越多的空间被重新利用。
普陀区中环路位于云岭西路至苏州河桥下空间。这里原本是垃圾收集车的停车位,周围居民都避开了。桥下改造成占地15000平方米的运动空间。静安区改造共和新路桥下公共空间1.1万平方米,整合桥下原有体育场馆、道路、停车场等,新增跑道、滑板场、休息区等多个时尚运动元素舞蹈舞台为许多城市提供了更多体育文化活动的聚集场所。
利用城市“金角银边”的优势,打造隐藏在角落里的运动场地,解决老百姓“去哪里锻炼”的问题。
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增加了公共体育设施的供给;鼓励和支持优质民营企业,促进全市体育产业发展。体现了公共体育场馆的公益性。
冬天渐冷,但上海的运动氛围却持续火热。 (新民晚报记者 陶星英)
相关链接
按时间段分为每小时3、6、9元三个档次,健身费按小时结算。政府出一点,企业出一点,老百姓出一点。自5年前第一家人民健身房开业以来,全市6个区采用了这一模式,开设了40多个健身站,覆盖了上海大部分区。一些场馆还探索共享健身指导、共享运动课程等模式,让更多市民受益。
2019年,“互联网+体育”模式下的共享健身在上海首创,形成了可推广的模式。通过共享运动场后台终端管理系统的“中枢大脑”,9个运动场馆包括健身房、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等多种类型可供选择。目前,“九大共享运动场”小程序注册会员数已达100万。
场馆采用无人值守管理,监控设置全覆盖。市民可以通过支付宝小程序扫描二维码进入,实现快速录入和记录。虽然无人值守的共享健身房是一种降低运营成本的管理创新,但这并不意味着无人负责、无需维护。
场馆配备了九汇体育自主研发的共享赛场管理系统。远程管理中心全天有人值班,关注场馆现场情况。线下场馆配备巡逻人员,第一时间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确保场馆运营安全。
实施目标
今年以来,市体育局积极推进全民健身场馆设施建设,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基层社区为重点,深入探索场馆资源复合利用,建设一批因地制宜建设市民方便到达的健身场所和设施。
继续推广适合老年人、适合儿童的健身设施,充分考虑各类人群参与健身活动的需求和特点,满足从儿童到老年人的各年龄段人群的健身需求。着力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着力解决“去哪儿健身”问题,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截至10月底,全市已完成“新建社区健身中心30个、新建或改造公民健身步道62条、公民教育健身中心605个、公民(职工)健身站74个、公民体育场馆182个(含100个羽毛球场)”,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新民晚报记者 陶兴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yanzhihbjx.com/html/tiyuwenda/6607.html